近日,一场以'巧手捏花馍'为主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交流活动在社区文化中心热烈举行。花馍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面塑艺术,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和文化分享,让更多人了解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。
活动伊始,非遗传承人王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花馍的历史渊源。花馍起源于北方农村,最初用于祭祀和节庆,逐渐演变为表达美好祝愿的艺术形式。王老师一边讲解,一边展示各种花馍作品,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,有象征吉祥的寿桃石榴,还有寓意丰收的五谷造型,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手工艺人的智慧和心血。
在实践环节,参与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尝试制作花馍。揉面、塑形、点缀,每个步骤都需要耐心和技巧。虽然初次尝试的作品略显稚嫩,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创造带来的喜悦。一位参加活动的年轻人表示:'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花馍,今天亲手制作才发现这门手艺如此精妙。这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,更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深度对话。'
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文化交流区,来自不同地区的非遗爱好者分享了各自的地方特色面塑技艺。山西的闻喜花馍、山东的胶东花饽饽、陕西的关中面花……不同流派的花馍艺术在此交汇碰撞,展现出中华面塑文化的丰富多彩。
本次活动不仅让传统花馍技艺得到了活态传承,更搭建了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。通过指尖的传承,非遗文化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。活动主办方表示,未来将继续举办类似活动,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,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023dcjz.com/product/788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4 08:11:28